来源:中国环境报
九月的张家港,天蓝水碧,万物葱茏。
一年前,被视为“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固废法》”)正式施行。以保税区为依托的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作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 “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类管控技术”课题应用示范基地和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运用的先行者,率先与15年专注于环保建设的行业专家利来老牌国际官网app共同搭建了危险废物智能监管系统。
一年来,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区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新《固废法》的要求,基于新系统、新管理、新模式,不断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的要义,一路开拓创新、高歌猛进。
强化“通”:打破数据孤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系统分散难以互通、数据杂乱难以辅助决策、管理难以成体系……长久以来,“化工围城”之痛,日益凸显。如今,这些困扰化工园区环境监管的共性难题,正在被“扬子江”一一击破。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管委会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智能管理正在以磅礴之势融入到化工园区运营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助力精准治污、引领管理转型、提升化工园区生活工作幸福指数的重要力量。
去沉疴需要下猛药。从顶层设计入手,推翻固有各自作战形式,按照“大平台、高共享、助决策”的建设思路,全面推进内部管理部门与企业间的桥梁,以地图为基础绘制化工园区省内转移、危废跨省转入和转出流向示意图,形成化工园区统筹部署、企业联动推进、专业团队技术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
针对过往数据分散、数据统计难等问题,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区全盘推翻原有管理模式。布局纵向穿透企业、横向汇聚企业各部门数据,充分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据集成汇聚管理体系。这不仅是简单的数据叠加,而是充分对业务的吸收、转化、重构后,建立 “一数一源、一源一主”机制,确保数据源的真实性、唯一性及可追溯性,最终实现化工产废概况、库存管理、危废处置情况等信息的可视化、实时化管理和运营。
系统运行以来,已实现对近400家企业在线监管,汇聚产废类别29大类。2021年以来,化工园区危废产生量近4万吨,同比下降24.11%。通过实现数据百川汇海、业务全天候监管的模式,数据之痛已经在悄然消逝。
激发“活”:精准治污,“大数据”彰显“大作为”
打通壁垒,数据采集活了、监管方与企业更活了,大数据迸发出了前有未有的活力。盘活现有数据,激发了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从单一监管型向立体管控型的战略转变。
研判应对,提前预警。立足监管需求,危险废物智能监管系统全面记录的全过程数据,经过深度挖掘数据关联关系,对过往数据的过滤和清晰,全面实现可靠溯源、有效预测、精准治污,结合企业现场视频,实现一个页面操作、一张图调度,推动经验判断向科学决策转变,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动态更新,协同增效。从企业到监管方,从单一管理到协同作战,危险废物智能监管系统已经全面融入到化工园区的生态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基于平台的跨层级、跨企业、跨系统的业务协同的模式已经初具模型,深度构建了监管一网覆盖,打造执法、办案、督查的全流程闭环,让危废监管更有质量,更有温度。
过去的这一年,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环境质量、污染分布、重点污染源监控、风险防控敏感点位等监控和分析,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不断发现问题,掌握规律,让危废智能管理成为常态,让蓝蓝的天空,绿绿的水江不再需要滤镜。
致力“用”:始于技术,忠于应用,成于生态
一个模式,全面探索。危废智能监管已经遍地开花,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新征程上奋力攻坚,
打破管理机制,以服务为中心。“以前我们不仅要每天拿着小本子在各个产废口统计数据,还要做成各种表格,再发给各个部门,一旦平时不作为,数据也会出现各种错误。” 某一企业的员工介绍道。他还现场演示了现在智能管理以后危废管理的便捷,在统计环节只需要将污废放在智能称上,数据会自动同步到管理平台,同时还可以一键打印标签,这样的智能管理,让他们实现了一键称重、一键打印、一键生产台账。“自从使用了这套设备和应用之后,不仅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了,数据也不会出错了,各部门之间的流程也顺畅了很多。”谈及应用成效,该企业的负责人感触良多。
融汇多方合力,让应用成为画像。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全区“一张图”,处理好发展和治污、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让应用为企业和园区描绘发展新蓝图,激发绿色领跑的内生动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转眼间已走过大半程,新《固废法》也已经实施一周年,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在高质量、高安全、重环保发展方面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的答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下一步,园区将持续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重塑化工园区“新城”,打造滨江城市建设样板间。